初读《倚天屠龙记》的时候,是不是觉得奇怪?这部武侠著作其实并不算《神雕侠侣》的后续之作,只因金庸对杨过、小龙女的后续动向只字未提,还对郭靖黄蓉之死一笔带过。
金庸反而直接跳过了近百年的时间,让笔下的江湖世界来到了动荡不安、战火纷飞的元朝末年。金庸为何不愿续写《神雕侠侣》?你看郭芙之子叫什么名字。
(资料图)
一、后世江湖
在《神雕侠侣》的末尾,杨过先用黯然销魂掌击败了金轮法王,救出了被挟持的郭襄。随后,杨过又凭借惊人的臂力甩出三粒飞石,击毙了不可一世的大汗蒙哥。
蒙哥一死,蒙古兵马登时大乱,郭靖当即率领兵马一路冲杀,蒙古人死伤无数、元气大伤,整整13年不敢踏入中原。
经此一役,杨过恍如隔世,他带着小龙女在华山之巅和群雄作揖告别,就此退出了这个纷纷扰扰的江湖世界。望着杨过离去的背影,年仅16岁的郭襄哭得伤心欲绝,两行清泪犹如断了线的珍珠一般从她脸上滑落。
《神雕侠侣》的故事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,对于读者们来说显然还不够过瘾。当我们兴致勃勃翻开《倚天屠龙记》寻找杨过的后续故事时,哪能想到金庸给了我们一个“惊喜”。
原来金庸花费相当多的笔墨描写明教、武当派和峨眉派,只是在书中的末尾借着飘然而至的黄衫女略加提及了一下古墓派。除此之外,金庸仅仅用了一句“襄阳城破”就将郭靖之死简略带过。
金庸为何不续写《神雕侠侣》,详细描述杨过、小龙女的后续故事?只要金庸肯写,武侠迷们还是非常支持的。
金庸也可以详细阐述郭靖如何战死襄阳城,像刻画萧峰那般,将郭靖之死写得悲壮又苍凉。
其实,金庸没有续写《神雕侠侣》的原因很简单,答案就藏在郭芙之子的名字里。
二、郭芙之子
郭芙是《神雕侠侣》中的角色,她的戏份虽然没有像女主小龙女那般重要,却也是贯穿了全文。原来郭芙早早地就在神雕的开篇登场,她跟着郭靖黄蓉,亲眼目睹了李莫愁的暴戾凶残。
随着杨过、武氏兄弟一同来到了桃花岛,金庸开始借着郭芙不断推动剧情。
首先,金庸让狂傲不羁的杨过和刁蛮任性的郭芙发生摩擦,继而让武氏兄弟欺辱杨过,继而有了武修文被杨过用蛤蟆功打晕的后续情节。
因为这件事,杨过被逐出桃花岛,前往终南山拜师学艺。
其次,金庸再次借着郭芙让杨过痛失一臂,从而有了偶遇雕兄、练成玄铁剑法的后续剧情。
最后,金庸仍是借着郭芙让小龙女身中剧毒,从而有了杨过、小龙女分别16年之久的关键剧情。
不过到了《倚天屠龙记》里,郭芙却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,你可能不知道,在连载版的《倚天屠龙记》里,丐帮的帮主就是郭芙之子。
书中是这么写的,俞莲舟见他背上负了六只布袋,心想:这是丐帮中的六袋弟子,地位已算不低,如何竟干出这种卑污行径来? 何况丐帮素来行事仁义,他们帮主耶律渊如又和大师哥宋远桥是极好的朋友,这事可真奇了。
此人身为丐帮帮主,名字又和耶律齐一样都是复姓“耶律”。显而易见,耶律渊如就是郭芙之子。
“耶律渊如”四字有何深意?实则暗含了郭靖之死和金庸不愿续写《神雕侠侣》的原因。
细看过金庸全集的读者会知道,金庸对角色取名颇为考究。单拿《射雕三部曲》来说吧,金庸以靖康之耻创出了郭靖、杨康两个人物的名字,他又借着“有过改之”创出了神雕主角杨过的名字。
而黄蓉的“蓉”和郭芙的“芙”合在一起念为芙蓉,不仅象征了黄蓉、郭芙如花似玉,还暗示了她们母女俩的关系。
因为黄蓉的二女儿出生在襄阳城, 因此此女取了一个“郭襄”的名字。至于小儿子,金庸给他取了一个“郭破虏”的名字。郭破虏的“破虏”不但有“驱逐鞑虏”之意,和郭芙、郭襄连在一起念为“芙襄破虏”,和“扶襄破虏”同音。
那么郭芙之子耶律渊如又有怎么样的一个意境呢?
其实,“渊如”和“元入”同音,而“元”象征着蒙古人,“元入”即为蒙古人入侵的意思。
等于说,杨过退隐之后,蒙古人卷土重来踏平了襄阳城。随后没过多久,整个中原也落到了蒙古鞑子的手里。
朝代的更换势必让中原的百姓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,食不果腹的百姓们甚至有了“易子而食”的可怕举动。
因此当少年张无忌带着杨不悔远赴光明顶的时候,二人 行出数里后走上了大路,不久到了一个小市镇,张无忌便想买些饭吃,哪知市镇中家家户户都是空屋,竟连一个人影也无,无奈只得继续赶路, 但见沿途稻田尽皆龟裂,田中长满了荆棘败草,一片荒凉……走了一会,只见路边卧着几具尸体,肚腹干瘪,双颊深陷,一见便知是饿死了的。越走这类饿殍越多。 张无忌心下惶恐:“难道什么东西也没得吃?咱们也要这般饿死不成?”
随后张无忌发现一个小树林里有白烟袅袅升起时,他和杨不悔喜出望外,发足急奔。待赶到现场才知道,锅里煮的都是青草,而旁边的两位大汉则一把抓住杨不悔,想将她剥了衣服丢到锅里煮着吃。
如果金庸要续写《神雕侠侣》衔接《倚天屠龙记》的话,他必须面对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。加之花费笔墨续写杨过、郭靖的后续故事,还会落得一个“炒冷饭”之嫌。
想来思去,金庸索性跳过了这一段屈辱历史,直接让笔下的江湖来到了一蹶不振的元朝末年。
关键词: